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60 >>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学问杯”经典电影影评比赛一等奖

爱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光

——浅析影片《妈妈!》的光色世界

作者:文 体育传媒学院 李东霖

《妈妈!》原名《春歌》,是杨荔钠导演的春之三部曲系列电影的最终章,导演利用疾病的特性将一对高龄母女的社会、生理关系不断重构,用大量镜头讲述她们面临精神生活的困境时互相坚定地扶持对方。本片用疾病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并用温暖的亲情治愈剧中人内心的悲痛。

而光线与色彩作为视听语言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即构成视听语言丰富符号,又对视听语言中被对话与行为锚定的能指解绑。导演运用光线与色彩打扮着“疾病”与“爱”这两个符号,形成许多暗喻与线索融入母女俩的庭院中,并从中施展着表“意”又表“情”的魅力。

本片中光线和色彩是一种意象性的艺术符号,正是光线给予了色彩以温度,使其能表达主人公的情绪并渲染相应的意境。当女儿的阿尔兹海默症发展到尿失禁时,蓝绿色的房间阴影之下女儿非常崩溃,而妈妈站在淡黄色的顺光之下,没有任何责备,而是向女儿伸出了手,用有些佝偻的身躯抱住了女儿,就像小时候妈妈包容尿裤子的我们一样。以及影片中,房间内基本上都是暖色调:处处都是橙色、黄色和金黄色的灯,不论是开头女儿成日照顾着任性的母亲,还是后面高龄的母亲反过头来照顾患病的女儿,她们的房间里,常亮着暖色调的灯光。这两个部分昭显出杨荔钠导演对于光色运用上的娴熟与精湛,运用光线的位置与色彩的冷暖表“意”又表“情”,导演致力于用光色这对灵动且漂浮的能指,表达出妈妈对女儿无尽地关爱与无私地照顾,还能准确释义这对母女社会关系失衡又调整下,在庭院这个特定场景中产生非常规行为,使观众仍能非常直观感受到的情感——妈妈的爱!

光线与色彩给予了电影中的形象以艺术生命,融入了真实再现生活的现实主义手法以及呈现了以幻境呼应现实的表现主义手法,使色彩、光线与人物的心理、性格相结合,让光色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具有艺术生命的人物。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中,爷爷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替父老乡亲报仇,在血日那一天对日军展开了复仇,镜头下刺眼的光照耀出的世界都是血红色的,完成复仇后的儿子也因此眼睛出了毛病,看什么都是血红一片。而本片中女儿冯济将母亲送去养老院,场景在递进中不断变暗变冷,直到母亲在夜晚的房间中,没有灯光,只有窗外极少的亮光,观众只能看到母亲落寞的背影和冰冷的夜空,次日母亲就因为老年疑心病发作而遣返回家,在家中有了女儿的陪伴光线又逐渐丰富、色调逐渐温暖。这两个部分中对比两种因家庭中异性角色的缺失,给家庭带来许多的影响,张艺谋导演突出《红高粱》中用光线完美展现颜色表“意”的艺术生命——民族的血性、复仇的血腥;而杨荔钠导演利用光线照耀与否暗喻母亲是否患老年疑心病,并将光色表“情”为另一种艺术生命——母女之间的爱。

光影与色彩交织出现实的文化意义,产生独具魅力的情感,二者相互映衬,结合需要特定形象来构建幻想中的世界的象征主义手法。影片中,花园里面的灯散发出来温暖的光,穿透植物的光线以及植物的影子在女儿的脸上交替划过,幻像中,她的父亲站在花园中悠然自得地吸着烟,她看着花园中的光线慢慢暗淡,她极度害怕这个幻象消失,便跑向花园,打开一盏又一盏灯,可光线仍然慢慢变暗,直到脸上完全被阴影所笼罩,幻像还是消失了。有一组镜头是冯济真一家三口从一个黑暗的洞穴里走出来,洞穴外温暖的阳光照耀在他们身上,父母的脸都是欣悦表情,眼睛望着远方,而在父母中间的是冯济真。女儿像小孩子一样紧紧盯着父亲的身体而上下地看着,似乎怎么也看不够自己的父亲。这两个桥段都是有光影幻像为线索的:《妈妈!》中的幻像是一种超现实的手法,导演将橘黄色的光线作为幻像的载体,是利用光线表“情”的手法,用于表达女儿对父亲迟到的愧疚与爱;而她与父亲的关系则更为复杂隐晦,混合着爱与罪的纠结,导致她长期受到无意识的自我折磨,在她丧失了所有理性意识之后,才让自己在虚幻的世界里享受拥有父亲的幸福。

虽然影片中并没有过多的大开大合的渲染,也没有戏剧化的冲突与高潮,仅仅依靠导演将一个个细致入微的生活写照堆砌拼接,造就出其中无数个看似平实的镜头都在极力地表“情”——妈妈的爱。正如台词中所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会像母狼一样保护自己的幼崽。”那无私且如同春风般的爱,是对女儿患病后的悉心的照顾,以及如春风吹朔雪般融化疾病的悲凉,带来温暖的春光。母亲同样也需要女儿的陪伴,在家中已过杖权之年的妈妈性喜作妖,反而让女儿总是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妈妈。女儿在影片前段对母亲的赡养与后段女儿自我退化后,重归母亲生命体这部分相对照——她们相互扶持、怀揣着对彼此最纯净、无功利的爱,给予对方努力生活的底气与勇气,如同结尾的浪花,缠绵着又各自推动着。在冯济真患病以后,她的忏悔意识渐渐衰退,在退化为女孩的幻觉里,父亲形象多次出现,总是给她带来有痛苦但最后只剩欢乐。在她的观念里,父亲之所以是不会游泳的鲸鱼,其中包含两种隐喻:其一是鲸鱼本来会游泳,不会的原因是死掉了;而女儿作为一滴水却淹死了在海里的鲸鱼,而鲸鱼真正死去后,女儿作为一滴水,脱离了鲸鱼死亡的现实的梦魇,最终重新回归妈妈这片大海的怀抱。

杨荔钠导演对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患各类精神疾病的情况,她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疾病不是长辈的特权,社会中经常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现实,这在整个社会中都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就是电影人在做电影时最值得思考的。在《妈妈!》中她们用爱对抗遗忘,用生命的尊严传递勇气与希望。”整部影片的风格平淡朴实,叙事手法平实自然,剧中人物与导演像艺术家一般,有意识地触摸着连接心灵的琴键,她们将爱转变为柔和的旋律,让观众的心灵为之激荡。这是一部情感真挚的电影,片中的细节可能让我们每个人都似曾相识。之所以坚实恒久的真情实感会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是因为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命之光。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X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