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总结历史经验 认识历史规律 掌握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各地出席大会代表共12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报告。
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大会。
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
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中共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1.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2. 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
3.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
4. 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并明确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党员。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 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
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通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在20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名,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
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1. 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 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3.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4. 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体育延安
聆听延安时期的体育故事,寻找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根脉
体育,延续红色血脉!
从陕西体育博物馆馆藏的照片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群年轻的战士放下手中的钢枪,登上清凉山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展翅”跃入清澈的延河中;宝塔山下的排球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抗大”和“鲁艺”的队员正在进行一场激烈对决;延安城十里八乡的百姓坐满山坡,兴趣盎然地观赏“九一”扩大运动会……
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进驻延安城后,按照中央苏区的优良传统,一直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倡导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体育活动。党中央还成立了很多专门的体育组织机构,执行了一系列体育法规,组织了各种规模的运动会,提出“体育为人民服务”“运动要经常”“10分钟运动”等要求,培养了大量体育骨干,不仅配合了军事斗争,丰富、活跃了根据地文化生活,推动了延安时期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同时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大雪过后 毛泽东在打乒乓球
在陕西体育博物馆,一张被放大了的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简陋的乒乓球案桌前,毛泽东身穿棉衣,手持“光板”,在厚厚的雪地上打乒乓球……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1月的延安王家坪。当时,大雪纷飞的天气已在延安持续多日,天刚放晴,毛泽东走出窑洞,手持“自力更生牌”球拍在王家坪饶有兴趣地打起了乒乓球。
毛泽东所持的“自力更生牌”球拍是警卫员将不知从何处找来的两块木板用工具刨平,再用刀削一削而做成的“光板”乒乓球拍。毛泽东用这副“光板”乒乓球拍,不仅坚持训练,还参加了延安时期开展的乒乓球比赛活动。
1937年举行的延安“五一”运动会是党中央到达延安后第一次举行的大型体育活动。在当时物资匮乏、体育设施都极为短缺的情况下,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带头向大会捐赠了奖品。1937年8月在延安东门外飞机场举行了全苏区“八一”抗战动员运动会,毛泽东出席了开幕式与闭幕式,并发表讲话,给边区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1941年元旦,毛泽东给延安保育院的小朋友题词:“又学习,又玩耍。”1941年秋,毛泽东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首届体育节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毛泽东多次号召、指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刻指明了体育事业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延河之上 夏季游泳冬天滑冰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延安成为祖国的抗日中心,许多优秀中华儿女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会聚在这里开展抗日救国运动。这里生活艰苦,物资匮乏,但他们仍不放松体育锻炼。
每当天刚放亮,四面八方的哨声、号声、钟声就会响起来。延安东山上的人们整队做徒手操;西山上,爬山锻炼的人成群结队,山下则是一群扭秧歌的男女老少;延河周边随处是跑步锻炼的人。大家活动完顺便在清澈的延河水中洗脸、漱口。
中午,篮球场和排球场总是排起长队,大家换班分队打球,球场周围站满了观众。吃过晚饭,延安的山坡及延河两岸的球场上、空地上,有整齐划一的集体舞,也有充满欢声笑语的集体游戏……处处彰显的是一种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据美国人马海德回忆:“延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边区在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包围下,一针一线都受到禁运,生活严峻,但大家都很快乐。那时开展的体育项目很多,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集体操、举重、游泳、滑冰、爬山……这里居然能够打上网球是我未曾想到的事。当时的体育设备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空地上竖一根木桩,钉块木板,安上铁圈就是篮球架;自己动手用麻绳结织排球网;木板下面钉个铁条,上面系着绳子就成了冰鞋;牛羊皮内装着棉线或鬃毛包缝起来就是球……”
据史料记载,1940年,夏季大雨,山洪暴发,延河水涨,位于延河东岸的延安大学体育场被淹,勇敢的女学生为了保护平时锻炼用的体育器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激流洪水,把简易木质篮球架、排球柱、木双杠等抢救出来。
延河是天然的游泳场,到了夏季,有好多人会在这里学习游泳、跳水,甚至离延河距离一二十里的人,也会不辞劳苦地徒步而来,在这里度过他们紧张战斗间歇中的愉快假日。许多人来延安之前不会游泳,到延安后很快掌握了游泳技术,有的战士因为学会了游泳,在遭到山洪暴发或与日寇进行武装斗争时,都用上了游泳技能,保全了生命。
在冰封的冬季,延河成了天然的溜冰场。傍晚,沿着蜿蜒的河床,党中央、军委机关、中央党校、延安大学、卫生学校、民族学院、军事学院、鲁迅艺术学院以及工厂的很多男女青年,便纷纷来到这里滑冰……
会歌唱响 “九一”扩大运动会开启
1942年,党中央虽处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但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在9月1日如期举行。当年,延安陕甘宁边区作曲者协会还专门创作了会歌,献给“九一”扩大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被认为是延安时期党中央及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为参加此次体育盛会,延安的各机关、学校、工厂和部队都举行了基础和系统的选拔比赛,最后组成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机关代表队、党中央直属机关红旗队、延安市机关代表队、陕甘宁边区政府系统代表队、延安市学校代表队、延安工厂工人代表队、晋西北边区120师代表队等,共有13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此次大会会长由朱德担任,贺龙等担任副会长,总裁判长为李富春,委员有徐向前、王震、徐特立等。
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田径场设在延河西岸的沙滩上;游泳、跳水项目安排在了延河;篮球、排球场建在北山根一块平坦的土地上;赛场附近的山坡成了观众的天然看台。
开幕那天,延安秋高气爽。1300余名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各种工作的运动员绕场一周后,由朱德总司令致开幕词,他希望体育运动成为普遍与经常性的活动。大会竞赛项目有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和军事项目等。马术、武术、武装渡河、摔跤和单杠等被列为表演项目,比赛持续进行了6天。
参赛的选手中,有抱着孩子的母亲运动员,有驰骋沙漠的骑兵,有从边区各工厂选拔出的工人运动员……大会为参赛选手准备了西红柿和煮鸡蛋以补充体力。比赛中,许多运动员穿着自制草鞋参加竞技,有的选手甚至光着脚跑万米……
重视体育锻炼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从高级指挥员到一般战士,热爱体育的故事层出不穷。从延安一路走向革命胜利的党中央,一贯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关心体育事业发展,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阻隔体育运动的开展,令人感慨万千。
当下,党和政府又把人民的健康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体育是实现健康的重要手段,健康是体育功能有效释放的目标。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富民强、人民健康的必然选择。
红心向党
百幅画作献礼建党百年 肖沛雄画展在图书馆开幕
文 党委宣传部 李漩 学生记者 邓昕童 林苗
3月17日至4月7日,广州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肖沛雄教授的个人画展《让梦在晚霞中延伸》在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一楼大厅展出。
本次画展共展出肖沛雄教授近年创作的140多幅作品,类型涵盖素描画、钢笔画、国画、水彩画四类,作品以人物风采、时代新貌为主题,描绘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和崇尚民主、重视民生的巨大变迁,是以艺术形式献给党的100周年华诞的一份厚礼。
肖沛雄自少年时期便喜爱美术,退休之后,他重拾搁置半生的艺术梦想,在灿烂的晚霞中重新撑起梦的风帆,尽情畅游丹青“天地”。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最基础的简单临摹开始,到逐步学习选材、立意、构图、勾线、染色,循序渐进,一丝不苟。”谈到绘画,年逾80岁的肖老眼中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展出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革命领袖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等杰出领袖画像,还有中国元帅、科学文艺巨匠以及各行各业英才的人物景像,乃至董存瑞、雷锋等英雄形象刻画。
“为什么我的素描画里将孙中山、毛泽东到邓小平、习近平作为重点呢?因为这里包括了我对中国革命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对中国特色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绘画需要一个人多思考,将一些现象转变为真正具有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看得更清楚,画得更好。”
画作不仅体现画者的审美情趣,更是生命态度的写照。肖沛雄对绘画选材的解读,体现了他作为一名老党员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与深刻思考。
“老骥伏枥守初心,晚霞之中续奋蹄”,肖沛雄以艺术的画笔为时代画像,描绘了这个伟大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图谱。肖沛雄介绍,他个人第二本画集创作计划日前已经开启,期待以身作则,将崇尚拼搏、追求卓越的“广体精神”传承给更多青年学子。
(肖沛雄教授于1998年至2005年就任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期间创办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创办《广州体育学院校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开辟广州体育学院人文素质讲座等,为构建学校美育格局,提升文化品质,增进人文素养,推动内涵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