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36 >>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广体“潮”会玩 匠心传承英歌魂

作者:文 广体记者站 欧倩 张嘉敏 图 广体青年传媒中心 吴博斌 海国强 丘致晴 蔡瑶 黄子欣

正在加载...
  • 1/19

  • 2/19

  • 3/19

  • 4/19

  • 5/19

  • 6/19

  • 7/19

  • 8/19

  • 9/19

  • 10/19

  • 11/19

  • 12/19

  • 13/19

  • 14/19

  • 15/19

  • 16/19

  • 17/19

  • 18/19

  • 19/19

广州体育学院英歌舞队作为一支具有鲜明特点的非遗文化传承队伍,由校团委直接指导,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开展“弘扬岭南文化、传承非遗经典”系列活动,推动体院特色项目的发展。

2020年8月15至16日,广州体育学院非遗文化三下乡调研队来到汕头市,走访了汕头市文化馆、濠江区达濠街道英歌舞队、汕头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与汕头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共同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新华网、南方+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在广东省202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活动中,广州体育学院荣获“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服务队荣获“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秉承“弘扬岭南文化,倡导高雅艺术”的宗旨,我校这学期开设了英歌舞选修、校本课程,每周三周五下午4点10分在文化广场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其中。

黄崇凯是我校2019级武术套路专业的一名学生,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广体英歌舞队的组建者。回顾起成立英歌舞队,黄崇凯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便是“感动”。2019年,广州体育学院英歌舞队正式组建,10月13日召开动员大会,第二天队伍便投入到训练中。从那开始,每周一、三、五晚七点半至九点半在文化广场组织英歌舞训练。期间我校正迎来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工作,为了向教育部专家组更好地展示岭南特色体育文化,英歌舞队更加紧锣密鼓地训练,为展演做准备。

训练为期一个多月,正值广州入冬,冷风瑟瑟,但体育教育学院和武术学院合计80余名同学坚持到最后。他坦言,这是他参加过规模最大的英歌舞表演,心里既激动,同时压力也不小。他与另外两名武术学院的同学赵森颖、邱烁彬一起创编英歌舞动作,反复对练磨合,不断修改,直到最后敲定。

“先是模仿学习新动作,然后再巩固旧动作,虽然这批同学都没有基础,但都下了苦功夫。”赵森颖、邱烁彬一人带一队进行分组教学,黄崇凯则两边盯,“临近评估周,大家每天都要进行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排练,真的很苦。”这样的付出也得到回报,展演当天队员们用刚劲有力的动作和步伐,表现出当代大学生不畏艰苦,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用耳目一新的形式得到专家组和校领导的认可与赞扬。“现在再看回第一次英歌舞表演的视频时,都会忍不住眼眶湿润,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学校购买英歌舞队服装30套和器材一批,共计31080元,英歌舞队各类所需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黄崇凯表示,“英歌舞中刚毅威猛、扬正辟邪的英雄精神深深吸引着我,对于英歌舞的历史,大多是老一辈口口相传,能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一支英歌舞队,将家乡文化发扬光大,实在是没有想到的事情。”

虽然我校英歌舞队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舞队的发展逐步壮大,并开始活跃于大众的视野中。英歌舞队成员大多怀着一颗对岭南文化的热枕之心,加强实操技能与理论知识学习,将文化传承进行到底,为学校在文化交流等各项活动上作出贡献,共同努力将英歌舞打造成一张校园特色名片。

今年我校成立大学生艺术团,部分参与审核评估表演的同学也成为了英歌舞队第一批的正式队员。2019级体育教育学院的方浩杰就是其中一员。大一的时候他抱着好奇以及期待的态度加入了英歌舞队。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英歌舞,刚开始训练时他总是无法熟练掌握英歌槌以及克服身体不协调的问题。他通过加强训练,钻研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久而久之,也熟能生巧。如今一年过去了,他和英歌舞一起成长,从好奇到热爱,也从“零基础”队员成长为英歌舞队的副队长。

对2019级武术学院的黎晓婷来说,英歌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她希望能够挑战自己,尝试不同的事物,因此加入了英歌舞队。作为队内为数不多的女生,她并没有享受到“特殊待遇”,该有的训练和男生一样。面对体力不支、动作记不牢固、动作姿势不标准等问题,她会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摔跤专项,理解记忆英歌舞动作,请教队内同学进行巩固。今年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除了台上表演,台下的她也负责部分英歌舞的妆容。第一次画上脸谱,穿上服装在舞台展示,给了她一种不同的体验,“英歌舞是一种越了解越喜欢,越喜欢越想参与的民族舞蹈。”

2020年12月11日,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英歌舞队的同学带来了压轴好戏,鼓声落下,伴随着一声声哨响、一句句呐喊,舞者敲击着英歌槌从舞台两侧迈步跳跃上舞台,动作豪放,脚步刚劲有力,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梁山好汉”的形象,引得现场阵阵欢呼。2018级体育传媒学院的张嘉敏作为一个在外地长大的潮汕人,不禁感慨万分,“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是我第一次这么正式和完整地看完一场英歌舞的表演,整个表演让我热血沸腾,十分震撼!看着家乡文化能在舞台上展示给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英歌舞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对我来说也代表了一种情怀。”

2020年12月31日,广体大学生艺术团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黄崇凯等一行成员走进水均岗幼儿园,给小朋友上英歌舞体验教学课。“感谢英歌舞队提供了一个给我锻炼的平台,日后回想起来,这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宝贵记忆”他说。

何为英歌舞?

英歌舞是融武术、舞蹈和戏剧为一体的民间集体表演的传统体育项目,一种群体性舞蹈。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潮汕英歌”的说法,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尤以潮阳最为有名,其中潮阳英歌舞和笛套音乐、剪纸一起被誉为潮阳民间文化的“三瑰宝”。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2006年5月20日,英歌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英歌舞的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它与具有苍劲、凝聚了黄土地厚重感的陕北腰鼓相之媲美,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潮汕英歌”的说法,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的典型舞蹈。

英歌舞与水浒传

英歌舞表演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其一,梁山泊众英雄乔装打扮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其二,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英雄好汉的英武形象,名之曰:“唱英歌”,即是对英雄的赞歌。

表演器具

英歌舞的主要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长的圆木棒,称为“英歌槌”。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2.0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短,大多为1.2尺。英歌槌有很多种配色,红黄较为传统,红代表的是红火,而黄则是吉利。

脸谱与化妆

英歌舞脸谱的化妆大多是自己动手,复杂的由化妆师帮忙,或与其他演员相互完成。

水浒人物的戏面脸谱是个性化的,绝不相同;除个别角色外,大多数脸谱为左右对称,重点是要突出人物凶猛威武、足智多谋、诙谐幽默等性格。

服饰

英歌舞的套路动作威猛刚劲固然重要,但是离不开服饰。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服饰是英歌之魂”。也就是说一支英歌舞队是否有生气,主要观其服饰。

英歌舞队员的装扮,是按梁山好汉的形象来打扮的。领头的舞槌人一般来说,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二槌为林冲,三槌则是鲁智深、武松。

英歌舞的配乐

英歌的配乐和舞蹈的律动有着共同的风格特点,在配乐节奏上以方正、对称、刚强、威武为特色,与舞蹈律动上刚劲、矫健、威猛的风格是相一致的。伴奏速度也与舞蹈速度一致,分为慢板、中板以及快板三种类型。

英歌舞文化深深植根于潮汕民俗历史文化的沃土中,其动作刚劲质朴、民族风情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及自然、纯真的原生态品味,都促使英歌舞具有现代舞所不可比拟的艺术表现力。

注:文献参考于《潮汕休闲体育文化》(林文弢)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X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