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06 >>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

探索“人体黑箱”的奥秘


背景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体育科学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学科。2007年广体运动生化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至今,广体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以该课程入选的唯一高校。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人体内部就像是一个黑箱,有支撑身体的骨骼、有牵引关节的肌肉、有由心脏泵出流通全身的血液。运动生化研究者通过检测,研究人体中血液、尿液的物质分子如血乳酸、血糖、尿蛋白等生化指标。当这些生化指标随着身体的运动,悄然升高或又降低。前后浮动的数据中,透露出了何种信息?

从一根采血针的“冒险”开始

2010年一个夏日,一群学生在白云山山脚聚集。有的学生手里正拿着秒表打算沿着阶梯爬山,另外的则是走较为陡峭难走的山路。上山之前,他们曾在山脚作了短暂停留。一位穿白色T恤的小伙子,左手拿着一支蘸有酒精的医用棉签,轻轻地在一位同学的指腹上画圈擦拭,紧接着右手拿起了采血针往里刺去,血液立即从指尖渗出。

显然,他们的目的不只是来爬山这么简单。

这些同学是来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班的学生。这天,他们的实践课堂被搬到了白云山。从白云山脚到山顶公园的这段距离,同学们分为几个实验探究小组,他们有的走台阶、有的走山路,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速度上山,为的是探究人体在“爬山”前后,身体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

登山之前,学生会先采集人体指尖末梢的血液作为实验研究的样品。登山后会进行再一次检测,通过对比分析前后两个检测值,就能判断出爬山前后人体内部发生的生化变化。专业上把这个监测过程称之为“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监控”。

监控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依据实验报告单上的生化指标来呈现。不同的生化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出身体机能变化的状况。

“运动之后,血乳酸指标的值越高就反映出身体的运动强度越大。”时任运动生化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翁锡全说道,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的生化监控中,常用来反映运动训练强度和负荷量。运动后,身体产生的酸胀感,就是血乳酸的“副作用”。

运动生化研究里,把人体当成一个黑箱。“你不知道身体里面发生了什么,必须要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然后经过检测,来推导身体是怎样发生这样的变化。运动对我们身体产生了哪些影响。”运动生化教研室教师、医学博士何晓嫱说。

“十年唯一”的国家级精品课

运动生物化学作为体育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在广体已有将近60年的发展历程。

2007年至今,广体是全国高等院校中以该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唯一高校。2016年,运动生化课程又拿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荣誉。

“很多内容都是在这门课的基础上去学习的,如果这门课学习的不够透彻的话,在后期的学习里面困难还挺多的。”运动健康学院15级学生钟文欣表示。很多学生在潜意识里把这门课与“复杂难懂”、“容易挂科”画上等号,但在翁锡全的眼中,“它既是一门理论的课程,更是一门实践的课程。”

他会领着学生去爬山,为学生创设运动场景;带着学生参与运动队的监控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运动生化的理论知识。

运动生化教研室拥有一批专业名师,包括校体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林文弢、教授李裕和、教研室副主任孟艳等。他们将传统的课堂搬到了网上,所成立的运动生化精品课程建设网,包含课程全程教学录像、教学大纲、参考资料目录等资源,为在校学生及社会大众创造了一个在线学习的环境。

“现在我们的学生只能看不能互动,以后我们会做到和网络直播一样,老师就是主播,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翁锡全笑着说。

2015年,运动生化教研室申请投入近80万专项资金,建设了全国体育院校第一间运动生化智能优课室。智能优课室配备红外跟踪摄像头可记录课堂内容,实现远程教学的功能。同学们只需点进APP,就能随时随地观看教室内的上课情况。

运动生化教研室如今已经引进一系列高水平的科学仪器,如掌上血乳酸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未来还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运动生化智能教育系统。全国首个运动生化网也正在筹备当中。

“动”出生命价值

“人是动物,动物就必须要‘动’。怎么样才能‘动’得更好?就是要科学地去‘动’。‘动’出来健康,‘动’得不合适会带来损伤。‘动’得不够就没有理想的效果。”何晓嫱一连用了六个“动”来解释运动生化课程的重要性。

人体的“动”是无时无刻的。存在日常锻炼中,也存在竞技赛场上。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除了艰苦训练的汗水,当然还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科学地训练,能让你每次都拿冠军。”,在何晓嫱的理解里,竞技赛场上顶尖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光靠教练经验性的训练,并不能使运动员到达最理想的竞技成绩。

运动员仅凭外部的训练,并不能充分地认识身体内部的情况。为了让运动员达到更好的成绩,要在运动员自身可承受的负荷内,最大限度地加大训练的强度。而生化指标的检测,则是对运动强度最灵敏的反馈。

运动生化渗透到体育实践之中,它与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科学地运动训练、运动负荷的的评定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运动生物化学”一开始进入国内的时候翻译成“sports biochemistry”,侧重竞技体育方面,但是国外现在更多的是用 “exercise biochemistry”来代替,更加侧重健康的锻炼对人的影响。“运动生化、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我们国内引入这些学科,开始都是为了竞技体育的发展。现在慢慢地也往‘全民健康’去发展”翁锡全说。

2007年,翁锡全提出“运动生活家居化、家居生活运动化”的理念,他希望利用运动生化的理论指导,帮助老年群体在家居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家务、园艺等,以此改善身体机能。

老年人随着年纪渐长肌肉减少,肌肉中的蛋白质流失,水分在增加,肌肉就呈现“软趴趴”的状态。从运动生化理论知识上,运动生化不是要对抗衰老,而是在运动中延缓肌肉的流失……

“运动训练监控、运动营养的补充到运动健身锻炼的指导,包括我们体质健康的评价,都是包含在运动生化的范畴内。”运动生化的研究对象是人,探索“人体黑箱”的奥秘,实现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是运动生化研究的精髓所在。

(文 广体记者站 黄冠柽 图 运动生化教研室 广体记者站 黄冠柽 黄秋斌)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X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