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44 >> 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为伟大祖国庆生
10月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作者:文 党委宣传部 梁越 李漩 学生记者 杜祉昊 林苗 石晶晶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网络

正在加载...
  • 1/4

  • 2/4

  • 3/4

  • 4/4

2021,这是一个重大而特殊的年份。我们在这里,用一次与师生对话的机会,用一次畅游长征史实的机会,表达对祖国最深情的祝福。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心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这一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一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要秉承先驱遗志,砥砺奋进,凝心聚力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进军!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百年奋斗路程中,留下无数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振奋人心,心潮澎湃——师生党员畅谈学习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引发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大学校园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也掀起了广泛的学习热潮。在广体,我们邀请了部分师生代表谈谈感悟,同时利用每周二党支部活动时间开展学习宣讲。

体育教育党委全体成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爱国、责任、奋进”等关键词为指引,勉励支部成员赓续辛亥觉醒之力,凝聚为复兴中华之心,抓紧学院对“理论先锋排”队伍的建设,打造以“容国团先锋连”为特色的思想政治引领体系,接续奋斗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体育教育学院党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深入回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先生革命遗志、致力于民族复兴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院教师表示要兼顾好育种与育人的教育目标,立足学校办学优势,将足球种子播撒在南粤大地上,积极贯彻学校党委对学院的要求,把握时机、主动出 击,促进足球学院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足球协会交流合作,扩大学院影响力,提升全院发展水平,为学生发展开拓新局面与新未来。

——足球学院党总支

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我们缅怀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通过学习,我们明白要守住自己的根,牢固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不断学习增强个人本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摒弃习俗的思想,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要学会自我增压,加强自己的理论业务学习,随时做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勤管理处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金句频出,硬气的论断让我心潮澎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而这座灯塔到目前依旧屹立不倒!作为新闻系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发展对象,我将用自身专业的素养,始终以大关怀、大视野、大格局,情系社会民生,燃烧新闻激情!向众多优秀党员新闻人学习,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向大众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承担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我将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昂扬斗志的姿态向国家、社会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面貌,向众多优秀党员新闻人学习,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向大众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承担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

——2018级新闻学专业欧倩

耳边仍回荡着总书记最后引用孙中山先生的心声:“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身于自身之肩上。”字句铿锵,感悟良多。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回首往昔,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辛亥革命先驱们执着信念的炬火,点亮了中华民族前进路上一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明。展望今朝,泱泱华夏,有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有坚韧不摧的中国共产党力量,有吐故纳新的中国青年;有博大精深的历史丰韵,有壮美如画团结统一的山川湖海;有为众人抱薪者,有慷慨激昂之声。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响应党的号角,在接下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积极用知识武装头脑,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与能力,脚踏实地,立志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青年。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九州方圆,晴空万里,同望赤旗飘扬;屹立潮头,河海清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响应习总书记的呼吁,以满腔热血,与国携手,砥砺奋进。

——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魏旻诗

110年前,在静谧如水的夜晚,孙中山先生奋笔写下“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在炮火纷飞的黎明,与辛亥革命先驱,用数十年必死之生命,铸就中国亿万年不朽之根基。1964年,戈壁滩上振聋发聩的“蘑菇”,向世界宣告“东亚病夫”的消亡;1997年,一座紫荆花连起的心桥,让香港同胞落叶归根;1999年,氤氲着莲花清香的雾气中,我们看到了澳门同胞的真切脸庞……沉睡的狮子已经苏醒,台湾问题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岁月悠悠,英雄已逝;沧海桑田,精神犹存。今天,在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当我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时,作为生于华夏葳蕤蓬勃的少年,作为广体学子,我热血沸腾。我听到,甚至看到了新时代奋斗者的步伐与身姿,深刻的意识到,在享受前辈们努力成果的同时,新时代青年更应当奋力接棒,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里,我们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以创新为刃,以时代为浪!秉承“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拼搏精神,用知识武装头脑,积极提升个人修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而奋斗!

——202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练婧媛

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岁月更迭,历史远去,时间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永远也无法抹去曾经留下的烙印。武昌城头的那振聋发聩的枪声也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开启了探索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推翻封建专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主张,开辟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为后来进一步的革命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许真老师

追忆那些火热的年代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推出“长征”系列栏目,看看长征路上的故事,回忆那些火热的年代,学习先辈的伟岸精神风貌。

在充满爱与和平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叙述与回顾那一次远征?敌我实力悬殊的红军,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闯出一条长达两万五千里的生存路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最终凝聚成长征精神?那一定是信仰!是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而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信仰与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恶劣的环境,贫乏的物资,但还是有一种信念让他们第三次北上。“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味更香”这就是他们的奢望,也是凭借半截腰带的信念走出了这片死亡之海。革命的热情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了一片蓝天,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红军长征中是如何开展宣传工作的呢?

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过程中,红军靠报纸宣传凝聚党心军心,拉近民心友心;用板壁标语进行“扩红”动员和抗敌斗争宣传;用海外办报与刊文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事实,驳斥国民党媒体的各种造谣抹黑。

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报刊与标语宣传及海外报道在扩大红军和赢得民心、友心方面堪比千军万马,是红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软实力支撑。

《红星》照耀长征路:长征中红军的报刊宣传

1934年10月,《红色中华》暂时停刊。作为长征中唯一的中央级报纸,《红星》报编辑部用两个扁担加四个铁皮箱装着印刷出版报纸的所有设备,跟随红军主力部队从赣南到陕北。社论、捷报、“扩大红军”号召、英雄模范事迹宣传以及卫生常识是《红星》长征专号的主要内容。在思想政治工作、作战经验、群众纪律及少数民族政策宣传方面,《红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长征中的“一面大镜子”和“一个政治工作指导员”。

由于人手和物资的短缺,《红星》的办报条件十分艰苦,编辑部只有四五个人,报纸也一度由铅印改成了手刻蜡版油印,报名也不像现在这样严谨规范,而是有时叫《红星》,有时则叫《红星报》。报社编辑则一边紧跟中央军委连夜行军,一边构思要编发的文章,一到达宿营地,铁皮箱子就是办公桌,马不停蹄地开始写稿、编报油印。而正是这种手动写稿排版的方式,给了编辑部成员在版面编辑上创意发挥的空间。

“板壁上的指南”:长征中红军的标语宣传

一路走,一路播撒红色的火种。长征路上,战士们一路在墙上、木板上和石壁上涂刷通俗易懂的标语口号,将党的方针诉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这些随处可见、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成为党和红军拉近军民关系、传播先进理念的重要途径。

“红军一到,满街鲜红。”在总部大力倡导下,长征中的红军迅速成立了“粉笔队”“錾刻队”等宣传队伍,全体指战员纷纷通过石刻、木刻、粉刷、手写等手段,投入到制作书写标语口号的活动中,朱德、董必武、陆定一、潘汉年等高级干部也亲自动手书写。红军标语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简明易懂,生动幽默。战争状态下,一条宣传标语的书写,有时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如1934年11月,红军经过道县时,一位14岁的小战士刚在文庙红墙上写完“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的标语,就被尾随的国民党军子弹打中,坠河牺牲。至今,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上依然留存着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錾字队当年留下的“赤化全川”石刻标语。

“向世界讲好红军故事”:长征中红军的海外宣传

国际舞台上“赤匪流窜”,所到之处“劫掠裹挟甚众”的舆论,歪曲长征意图,抹黑红军形象,对外宣传长征真相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巴黎那边有吴玉章支摊子,莫斯科的陈云也没闲着。1935年9月,红军在国际舞台的第一句声音从莫斯科共产国际“柳克斯”大厦发出,随后一篇名为《随军西行见闻录》的关于中国红军长征的详细介绍出现在苏联、法国等多家媒体上。12月9日,《救国时报》在巴黎创刊。1936年3月,中共又以华侨组织的名义创办《全民月刊》,联合宣传中共主张,号召一致抗战。

茫茫草地上的动人诗篇

雄关漫道,生死绝境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将革命的火种带向胜利的彼岸皑皑雪山之巅他们如何挑战生命极限?茫茫草地之上又留下了多少动人诗篇……

长征路上的“拐棍碑”

穿越松潘草地是当时红军北上唯一的选择。松潘草地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上气候恶劣时而风雪,时而冰雹,天气变幻莫测,凶险无比。每年的5月到9月是草地的雨季。红军在这个季节进入草地,没有树木,没有石头。苍茫无边的草地上,几乎没有干燥坚硬的地面。战士们想烧火取暖,但是却打不着火,哪怕火打着后,也不敢随便让它灭了。战士们顶着可以挡雨的布,相互靠着。因为寒冷,第二天起来一看,靠着自己的战友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是在草地上,没有任何办法来安葬战士们。当时红1团的团长、营长和侦查参谋的回忆录上都写着:过草地,每个人会有一根探路的树枝,战士们牺牲后就把他用过的树枝插在他牺牲的地方。那一路蜿蜿蜒蜒的树枝,被称作“拐棍碑”。每一根树枝下面都是一个牺牲的同志。

飞夺泸定桥

22名勇士只有5人留下姓名,飞夺泸定桥的画面依旧鲜红耀眼。1935年5月29日下午,夺取泸定桥的战斗打响。全团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数十挺机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同时向对岸开火。红2连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率领,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敌军的子弹贴着头皮飞,攀着悬空的铁索链向对岸爬去,后续战士跟着铺上一块块木板恢复桥面。时任红一方面军团巡视员王敬群说:“前面的连爬索、打仗、夺桥第二个连扛着桥板一前一后搭着桥板用这个办法过机关枪很多,密集火力冲出去抬不起头”。

长征中和群众发生误会?

朱德让人写下这14个大字“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一所清真寺的墙上,这条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珍贵标语保持了80多个年头。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进驻柯渡坝子。由于一名红军战士不了解当地习俗,差点与村里百姓发生冲突。朱德总司令了解情况后,带着这名战士去赔礼道歉,并让红军宣传员用紫土写下了这14字的标语。标语中的“回家”指的就是回族,这条情真意切的标语把党的民族政策深深印刻在回族群众的心底。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纷纷给红军送柴、送菜、送鸡蛋。有的大娘连夜给红军打草鞋,不少回族青年主动参加红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诚如总书记所言,作为新时代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长征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将长征精神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之中。落实长征精神,需要我们在面对艰难坎坷之时保持“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之心,是在“长征”路上秉持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更是在前进路上常怀“我自岿然不动”的决心。长征精神不是泛黄的回忆,而是永不熄灭的火炬!85年后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信心满满!望长征精神常伴你我左右,远猷人生长路!

书单推荐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靠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历史,勇担使命。通过下列书单,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长征,走近最可爱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

[美]埃德加·斯诺 著,董乐山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06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著 朱晓宇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04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这本书对于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让其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品质,他们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05

《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作品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作者--著名作家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为一体。

《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上下

曾志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04

在这本书里,曾志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以及自己亲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将会使我们对中国革命及其革命者有一些全新的认识,感受出血火交融的革命斗争与荡气回肠的儿女情长相辉映,我们将读到一个美丽动人、百折不挠的女革命家的传奇一生。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X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